靠谱配
点击蓝字关注「联勤集结号」加入我们光荣的队伍!
BAOHUGANZANG
保护肝脏
守护“肝”净未来
—保护肝脏我们在行动—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也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乙肝病毒发现者及首个乙肝疫苗发明者)的诞辰日,世界卫生组织设立这一节日旨在提高全球对病毒性肝炎认知和防控意识。全球每年13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在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普通人群存在脂肪肝变性风险。肝炎不只是“肝脏发炎”那么简单,让我们认识肝炎、预防肝炎、科学管理肝炎,守护我们的“肝”净未来。
01
肝炎的发病原因
1
病毒侵袭
最主要的病因,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肝炎病毒,感染途径与危害各异。
2
酒精损伤
长期过量饮酒直接损害肝细胞。
3
脂肪堆积
最主要的病因,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肝炎病毒,感染途径与危害各异。
4
药物/毒素
某些药物(如过量扑热息痛)、化学毒物、毒蘑菇等可引发中毒性肝炎。
5
自身免疫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错误攻击自身肝组织。
02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与疾病特点
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类型。
甲肝和戊肝
是典型“病从口入”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疾病特点:通常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症状可能较重(发热、黄疸),但康复后多获持久免疫。
乙肝和丙肝
慢性化风险高,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主要是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主要包括输入被污染血液制品、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母婴传播由于分娩时接触母血、体液传播;性接触时无保护性行为。疾病特点:乙肝的感染年龄越小慢性化率越高。部分成人感染后可清除病毒或成为慢性携带者/肝炎患者。现有药物可有效控制,但难以彻底清除病毒;丙肝的慢性化率高,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普及使得绝大多数丙肝可被彻底治愈。
丁肝
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乙肝病毒才能复制。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疾病特点是只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与乙肝合并感染会加速肝病恶化进程。
03
非病毒性肝炎
我国目前不容忽视的“现代病”
酒精性肝炎靠谱配
戒酒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早期戒酒,肝脏损伤可逆。男性每日摄入40g、女性摄入20g以上纯酒精,持续5年以上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注:40g纯酒精≈100m白酒≈400ml葡萄酒≈1000ml啤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主要发病诱因。我国及全球及发病率急剧上升,已成为第一大慢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
引起肝损伤的风险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某些中药/保健品及抗肿瘤药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
目前病因不明,女性多见。需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如激素)以控制病情。
04
识别肝炎信号,主动筛查
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持续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厌油、恶心、腹胀;皮肤、巩膜发黄;尿色深如浓茶;肝区(右上腹)不适或隐痛;皮肤瘙痒,不明原因瘀斑、出血倾向。
高危人群需要主动筛查
(1)乙肝/丙肝: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1993年前(1993年之前我国尚未对献血者进行丙肝抗体筛查)有输血或手术史者;静脉药瘾史;不安全性行为者;接受血液透析者;艾滋病患者;丙肝抗体阳性者;医务工作者等职业暴露人群。(2)脂肪肝/代谢相关:主要是肥胖(尤其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3)长期/大量饮酒者。(4)长期服用有肝损伤风险药物者。
医疗机构常筛查检查项目包括
(1)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如ALT/AST、胆红素、白蛋白等)和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如病毒核酸和乙肝、丙肝抗体等)。(2)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结构、有无脂肪病变及占位等情况;肝脏CT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以及病变情况。
05
科学防治肝炎,守护身体健康
1
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丁肝最有效办法,甲肝疫苗对特定人群亦重要。我国实施新生儿普遍免费接种乙肝疫苗(0、1、6月程序),高危或未接种成人应补种。乙肝感染者需避免叠加感染丁肝。
2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饮食卫生;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有创操作(注射、拔牙等)和医美(纹眉、纹身等);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限酒或戒酒: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2)健康饮食、控制血糖血脂:多吃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控制油脂、添加糖和精制碳水;远离霉变食物。(3)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4)控制体重:保持BMI(体重/身高2)在正常范围(18.5-23.9 kg/m²),减小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5)谨慎用药:用药遵医嘱,不自行滥用药物或保健品,警惕中药对肝脏的毒性。(6)规律作息,管理情绪: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
战友们,肝炎虽危害巨大,但它是可预防、可筛查、可治疗的疾病。战胜肝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认识开始,以社会共治为矛,以科学认知为盾,实现“无肝炎未来”的目标!
总 监 制:邢高峰
总 编 辑:袁百舸
主 编:刘海鹏
责任编辑:张添溯
编 辑:张宜海
作 者: 张淑艳 李小静 郭一龙 王红雷
刊 期:第 4998 期
来 源:本号原创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